2025 年 6 月 22 日,吉林農業大學林學與草學學院組織林學創新班師生前往遼寧國有新民市機械林場,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實踐教學活動。此次活動由學院院長趙曦陽教授帶隊,韓銳博士、蔡柯偉博士及王宏星博士全程指導,旨在通過實地考察,加深學生對林木育種技術的理解,強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 國有新民市機械林場作為遼河平原防護林體系的核心部分,擁有東北地區規模最大的楊樹種質資源庫,并承擔著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的多項重點科研項目。學院選擇在此開展實踐教學,既是響應教育部 “新農科” 建設的要求,也是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切實行動。 在一天的實踐中,師生團隊對林場的四大核心功能區進行深入考察,構建起從種質創新到產業應用的完整認知體系。在 500 畝的楊樹種質資源收集區,趙曦陽講解了 14 個地理種源、323 個優良楊樹無性系的保存情況,學生通過觀察不同品種的形態特征,深刻理解了遺傳多樣性的重要性。在 3 年生的子代測定林,蔡柯偉博士指導學生測量地徑、樹高、形質指標等數據,讓學生掌握了數量遺傳學在育種中的應用。無性系對比實驗林區中,趙曦陽教授強調了無性繁殖保持優良性狀的優勢,學生們通過對比不同無性系的生長指標,領悟了育種策略。在 200 畝的現代化育苗基地,師生們見識了大壟雙行與覆膜滴管等現代化育苗模式以及智慧農業系統。 此次活動采用 “現場教學 + 互動研討 + 科研訓練” 的多元模式,實現了人才培養的多維度提升。學生通過實地操作,將課堂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深化了專業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