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核與輻射安全關乎公眾健康、生態環境與社會穩定,是國家安全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核技術在能源、醫療、工業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加強全民核安全意識、普及科學防護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吉林省生態環境廳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實十周年”為主線,于近期開展了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與輻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旨在通過科普宣教、成果展示、全民倡議等形式,幫助公眾消除認知誤區,倡導“理性認知、科學防范”的理念。讓我們共同筑牢核安全防線,守護美好家園——既要認識“核”之利,也要防范“核”之險,讓科技發展真正造福于民。 4月15日,在長春市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禮堂內,一場精心籌辦的2025年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與輻射安全宣傳教育主場活動拉開帷幕。宣傳片、科普講解、呼吁倡議……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活動,如同一顆顆種子,將核與輻射安全理念深深植入人心,共同為筑牢國家安全屏障添磚加瓦。 本次活動由吉林省生態環境廳以及長春市生態環境局聯合主辦,吉林省環境治理行業協會、吉林大學中日聯誼醫院承辦,生態環境部東北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站、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吉林省工信廳、吉林省通信管理局、吉林省地震局以及吉林省軍區相關領導出席活動。 科學認識核安全 “核”里利用更方便 隨著核與輻射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公眾身邊的“核”設備、“核”技術愈發常見,如何科學認識并合理利用成為一道“必答題”。 生活中的手機、微波爐對人體的輻射有多大?醫院做一次X光片,會對身體有輻射傷害嗎?活動現場,吉林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楊湘山為大家聲情并茂地講了一節關于核與輻射安全的科普知識,讓公眾科學認識核與輻射安全,幫助大家消除認知誤區。 活動現場還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同吉林、通化、松原、延邊等地的核技術應用領域企業代表,分別就工業檢測、民生服務、能源勘探、醫療救治等領域向公眾展示核與輻射技術的實際應用成果,讓公眾真切感受到核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應用。 “輻照就是一種利用高能電子加速器產生的電子射線進行食品滅菌的技術,現在是一種常見的食品保鮮技術,是沒有危害,而且是綠色環保的,輻射食品沒有放射性污染殘留。”通化市眾一輻照有限公司生產負責人說。 除了科普講解、視頻解說外,活動現場還為公眾展示了詳細的關于普法宣傳、醫療核安全、工業核安全等相關內容的展板,并有專業講解員為參觀的市民“答疑解惑”。 “以前就以為核是非常危險的,現在才知道原來身邊這么多安全的核應用,都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長春市民王先生在參觀完展板后說道。 多行業共呼吁不用談“核”色變 “我們承諾:建立醫患協同防護新模式,用透明溝通消解‘談核色變’的社會焦慮。”“我們承諾:嚴格執行國家核安全法律法規,讓每項監管行為經得起公眾監督。” 核與輻射安全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需要行業協同、全民共擔。活動現場,來自醫療、放射性藥品生產、放射性測井等行業代表以及高校、監管部門代表共同發出《全民核安全倡議》。從監管到實踐,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一份份承諾正體現了核與輻射安全的吉林擔當。 “‘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傳活動,不僅是傳播核安全知識,提升全民核安全意識,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更是要借此機會凝聚各方力量,共同推動吉林省核技術利用事業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吉林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蔡寶峰在致辭中說,這有助于筑牢全社會核安全防線,有效防范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保障核技術在各領域安全、有序應用。 省生態環境廳在當日召開的廳黨組會上,就國家安全日相關內容進行了集體學習。省生態環境廳機關樓一樓大廳還對核與輻射有關內容進行了宣傳展示。 近年來,吉林省秉持“安全為本、責任為先”理念,全方位筑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連續4年開展全省核與輻射安全專項排查,以“全覆蓋、零容忍”為原則,累計檢查300余家核技術利用單位,確保每一枚放射源“從搖籃到墳墓”安全可控。同時,吉林省大力開展核安全文化的宣貫,構建起“政府主導、企業自律、社會共治”的防護網。 各地齊發聲 我們“核”你在一起 白山市生態環境局將核安全宣傳視頻拍成了科普紀錄片,涵蓋輻射原理、監管體系、核技術應用等內容,并在機關單位循環播放,以直觀畫面和真實案例,提升大家對核與輻射安全的關注度與理解度。 檢測瓶、滴管、PH試紙……在遼源市生態環境局開展的核與輻射及土壤保護宣傳活動現場,新增的互動體驗環節備受市民歡迎。小型實驗裝置讓群眾親身體驗土壤酸堿度檢測,模擬核輻射檢測場景還能幫助大家了解檢測原理與流程。 梅河口市生態環境局前往吉林省煤田地質局102勘探隊等重點監管單位開展核安全宣傳教育。同時邀請涉核及相關單位、公眾參與“國和行?安全行”公眾溝通活動,宣傳相關法律知識,還舉辦了以國家安全法、核安全法為內容的小知識答題活動。 延邊州生態環境局在官方網站開設“核與輻射安全科普”專欄,解答政策法規等內容。同時,依托微信平臺,開展趣味性輻射安全問答。此外,還與輻射利用單位開展輻射應急演練,通過多元宣傳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知識普及,為國家安全和生態文明建設筑牢社會共識基礎。 其他地區也通過懸掛條幅、張貼海報、發放傳單等形式對公眾進行科普宣傳,引導群眾增強核與輻射安全意識;開展核安全文化宣貫培訓,解讀法規、分析案例,指導企業、科研機構等單位提升核安全意識和管理水平;深入社區、學校、企業等地,擴大核安全文化宣傳影響力。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