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掃黃打非”工作開展以來,撫松縣仙人橋鎮黃家崴子村創新形式,打好“組合拳”,以“零容忍”態度滌蕩文化污垢,不僅擦亮了全國文明村的“金字招牌”,更在松花江畔奏響新時代鄉村治理的鏗鏘樂章。 黃家崴子村強化隊伍建設,組建了三支以村干部、網格小組長、志愿者等人員為主的巡查隊,采取“白+黑”錯時檢查模式,重點對文化廣場、超市等場所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上報。針對管理力量薄弱的問題,村內根據網格化管理機制,按片做好巡查指導和管理工作,構建“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理模式,讓文化污垢無處藏身。 黃家崴子村將“掃黃打非”工作融入黨員積分制管理、矛盾糾紛調解等日常工作中,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積極性,引導村民主動加入到“護苗”“綠書簽”等活動中。全村4個網格齊發力,通過網格員深入農戶開展“掃黃打非”政策、法規宣傳,開展“掃黃打非”線索排查,提高群眾自覺抵制“黃賭毒、淫穢、色情、盜版、侵權”非法出版物的意識,營造健康清朗的社會氛圍。 黃家崴子村充分發揮“掃黃打非”基層站點宣傳引導功能,以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為載體,精心編排文藝節目,將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掃黃打非”文藝作品送到群眾心里、腦中,通過通俗易懂的表演形式向群眾講解“掃黃打非”相關知識,以提升全民“掃黃打非”知曉率,為村內群眾營造歡樂祥和的社會文化氛圍。 走在黃家崴子村的鄉間路上,“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的牌匾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黃家崴子村以“掃黃打非”小切口做好鄉村治理大文章,不僅守住了意識形態陣地,更讓文明鄉風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勁引擎。從“要我管”到“我要管”,從“單一治”到“多元治”,這個小山村用實踐詮釋,“掃黃打非”既要雷霆萬鈞的力度,更需春風化雨的智慧。當文明種子深植鄉土,鄉村振興便有了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如今,這個群山環抱的小村莊,正以文化清流滋養產業沃土,在守護綠水青山的同時,精心培育著精神文明的“金山銀山”。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