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吉林省萬邦東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
楊光
吉林省萬邦東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有限公司是國家“通道+樞紐+網絡”物流運行體系的重要承載主體,高度集成并融合運輸、倉儲、分撥、配送、信息等服務功能,先后被確定為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國家級農產品產地專業市場、農業農村部定點市場、全國商貿物流重點聯系企業。
近年來,按照國家現代物流體系建設戰略部署,吉林省萬邦東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有限公司積極布局,搭建全鏈條農產品流通網絡,已初步構建起產地直供+區域集散+精深加工+終端速達+文旅融合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結合區域和產業特點,形成“一產訂單生產”筑基、“二產生鮮加工”增效、“三產流通交易”輻射為一體的“三產聯動”業務格局,以三產為動力帶動一產精準發展,以二產賦能三產及一產提高核心競爭力,打造“三帶一和二拖一”的協同效應,有效縮短供應鏈,帶動農民增產增收。
打造全鏈集成新樞紐
隨著東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項目的實施,現階段農產品交易集散優勢已初步形成,流通交易環節處于區域領先位置,已搭建起農產品與電商物流服務、農產品與金融信息服務、農產品與會展服務相互融合體系,實現多渠道全方位交易模式,樞紐作用不斷增強,農產品集散量每年以20%的速度穩步增長。
設施建設與運營規模。一期項目占地26.7萬平方米,總投資10.8億元,建設包括冷庫商貿服務中心、分揀中心、冷庫、大數據信息轉化中心、郵政共配中心、順豐冷鏈東北倉等14.7萬平方米設施,已全面投產。商貿流通方面,入駐一級果蔬批發商戶1550余戶,涵蓋1200余種農產品,輻射500公里區域,年交易額超400億元。物流配套方面,中國郵政集團吉林省副中心、順豐物流東北倉入駐,形成“小時達”城區配送網絡,覆蓋餐飲、醫院、酒店等場景。
創新模式與業態升級。打造“B+C模式”超級市場,首家“01號”樣板間成為現代農產品零售市場標桿,通過時尚化、主題化、數智化消費場景融合網紅打卡、同城配送、直播電商等新業態,日客流量峰值2萬人次,日交易額突破百萬元。未來將推廣“農改超”模式,打造品牌連鎖、多元融合社區生活市集。篩選分級與倉儲方面,配備日加工量100噸的篩選分級設備,年加工沃柑、砂糖橘等超2萬噸;冷庫庫容達15萬立方米,入駐小東北凍貨等20余家廠商,年倉儲蘋果、香蕉等超20萬噸。
創新產業聯動新模式
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和樣板示范效應,實施“四平樞紐+雙遼基地”“四平樞紐+梨樹基地”區域協同和產業聯動,形成農產品訂單種植、收集轉運、預冷儲運、產地發布、生鮮加工等版塊,精準對接農產品產業鏈上下游經營主體,持續推廣“黑土地”訂單種植模式,推動農業產業鏈整合,解決產銷脫節問題,構建“產-加-儲-運-銷”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雙遼市城鄉冷鏈物流基地總占地面積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新建物流分揀庫2棟、冷庫1棟、綜合辦公樓1棟,打造冷鏈倉庫及綜合性冷鏈物流雙遼分撥基地。以促進農業轉型、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為根本目的,通過整合冷鏈倉儲+物流配送資源,大力發展雙遼市訂單農業,與農產品專業型產地合作社及農戶深度合作,通過數字供應鏈平臺的應用,實現包采包銷、產能托管、運輸配送等上下游延伸服務,做強產地農產品收集優勢,為三產交易提供資源支撐。
梨樹縣棚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總占地面積2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14萬平方米。分為果蔬育苗區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區,新建陽光溫室及管理用房28棟、初級加工車間及凈菜加工車間28棟。基地結合“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資源瞄定農業產業發展,撬動更多資源向鄉村匯聚,壯大縣域富民產業,引導“黑土地”從“野蠻生長”到“精細耕作”轉變。同時,上新凈菜加工版塊,挖掘凈菜加工上市技術,帶動一產基地規模化、二產加工標準化,實現銜接三產最短交易鏈。
構建農旅融合新樣板
“農旅融合創新”項目位于四平市鐵西區叢泉湖片區,總占地面積2500萬平方米,打造集現代農業、康養度假、主題旅游、文化創意為一體的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綜合發展模式。主要建設現代田園區、環湖酒店群、叢泉游樂園、智慧農創區、漁業養殖區等功能區。對標休閑田園美學建設要求,高標準建設集垂釣、采摘、游樂、度假、健身于一體的農業文化體驗區和旅游休閑體驗區,構建“農中有景,景中有農”的風貌。
以萬邦東北農產品交易集散中心為樞紐,以雙遼市城鄉冷鏈物流基地、梨樹縣棚膜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基地為支撐,以叢泉湖農旅融合創新片區為延伸,通過產業結構融合和業態相互滲透,企業已搭建起貫穿一二三產業的聯合布局,以三產聯合提升農業產業鏈價值,以市場需求驅動業態升級,加快打造助推鄉村振興的“四平模式”。
吉 林 日 報 社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授 權 禁 止 復 制 或 建 立 鏡 像
地址:吉林省長春市火炬路151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