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長春市朝陽區人民法院清和人民法庭走進重慶街道綜治中心,以巡回審判的方式現場成功調解了一件因房屋漏水而引發的相鄰關系糾紛,并將朝陽法院的“‘明法’移動課堂”帶到群眾身邊。重慶街道20余名居民現場旁聽,調解結束后,法官與居民互動交流,提供法律咨詢服務,以“家門口的法庭”傳遞司法溫度,切實將矛盾化解在基層。 原告毛某與被告李某系上下樓鄰居關系,李某私自改造房屋增設5個衛生間,而后住在樓下的毛某發現自家棚頂經常滲水導致墻面發霉,與李某多次協商未果后,毛某最終訴至法院,要求李某拆除增設的衛生間并賠償因漏水導致的財產損失3萬元。 庭審中,承辦法官江佰彥認真傾聽雙方陳述,有序組織雙方舉證、質證,充分保障當事人各項訴訟權利,在全面查清案件事實,明晰責任后,著手開展調解工作。最終在法庭主持下,原被告雙方達成一致調解意見:李某承諾于2025年6月27日前拆除增設的衛生間、掐斷管道進水口并賠償3500元,雙方握手言和。 在“‘明法’移動課堂”上,法官緊扣《民法典》涉及的婚姻家庭、侵權責任等社區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具體案例就地開展普法宣傳。 “我家樓上也把衛生間改了,該咋辦?”庭審中的典型案例引發居民熱議,針對居民陳某的困惑,法官給出“三步走”建議:通過社區綜治中心啟動調解程序;申請司法確認賦予調解協議強制執行力;若調解失敗再提起訴訟。 “原來協商不成還能找綜治中心,不用非得鬧到法院。”“這堂課教會我們遇糾紛應該怎樣理性處理,學習到的法律知識跟生活都息息相關。”活動現場反響熱烈,在場的群眾紛紛為法院點贊,普法效果立竿見影。 此次巡回審判把調解現場搬到群眾家門口,將司法服務延伸到基層治理末梢,既讓群眾近距離感受司法審判的過程,提高了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又通過以案釋法的方式,達到了“審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法治宣傳效果。 初審:張立蘊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