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夏季治安攻勢”行動開展以來,臨江市公安局不斷聚焦公安基層治理水平提升,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以“兩隊一室”警務體制改革為支撐,以“大數據賦能”為切入點,有機融合人民調解的柔性疏導與治安調解的剛性約束,構建起“主動介入、多元聯動、源頭治理”的矛盾糾紛化解新機制,實現隱患排查精準化、調解效能最大化,筑牢基層派出所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的“第一道防線”。 溫情“調解網”做到防患于未然 充分發揮社區民警、社區工作人員、村“兩委”,“人、地、事、關系”四熟優勢,把調解工作做到家門口,實現群眾“家里事家里了”。同時,積極對接鄉鎮綜治辦、司法等多方力量,形成多部門聯動、多方參與,做到信息共享、矛盾聯調,切實將矛盾糾紛及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 6月11日,螞蟻河派出所民警在日常走訪入戶過程中了解到,小胡村獨居的張大爺與鄰居梁大娘因夜間狗吠問題產生爭執。得知情況后,民警一方面對張大爺開展法律法規講解,并聯系專業人員對犬只進行訓練,以滿足張大爺“看家護院”的需求。另一方面到梁大娘家進行勸導,寬慰其理解獨居老人需要陪伴的心理。經過犬只馴化,張大爺飼養的狗改掉了夜間狂吠的習性,張大爺主動到梁大娘家表達了歉意,雙方重回往日的鄰里和諧。梁大娘一家為表誠摯感謝,特別將一面鮮艷錦旗送到民警手中。 6月14日,樺樹派出所在入戶宣傳反詐工作中,了解到村民王某和妻子李某二人當天因瑣事發生爭吵,丈夫王某險些毆打妻子李某。民警便立即對夫妻二人開展調解,并向王某普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家庭暴力法》等相關知識,告知其動手打人產生的后果及危害。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調解,最終王某認識到自身的錯誤,并主動向妻子道歉,一場家庭糾紛也隨之化解。 6月24日,寶山邊境派出所接村民王某報警稱與鄰居劉某發生激烈爭執。民警到場安撫雙方情緒后了解到,雙方因土地邊界劃分問題多年摩擦不斷,正值耕種期矛盾再次升級、互不相讓。為徹底化解糾紛,民警聯系村干部、查閱土地臺賬并實地測量,明確土地邊界后組織雙方調解。經民警與村干部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勸解,王某和劉某認識到自身問題并相互道歉,在民警與村干部見證下達成和解協議、握手言和。 6月25日,花山派出所開展夜間巡邏時,發現附近有兩名工人酒后發生爭執、險些動手。民警立即將二人分開,并從雙方對話中了解到,該二人因日常瑣事積怨,借酒發泄情緒引發沖突。因當晚二人均處于醉酒狀態,民警迅速將二人分別帶離現場安置。次日,待雙方酒醒后,民警邀請二人到派出所調解,經 4 小時耐心溝通,雙方認識到自身問題并握手言和。 筑牢“排查網”網格聚力消盲點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化網格化管理模式,將全市區域劃分城市社區網格75個、農村網格71個、選聘專職網格員77名,“一村一警”網格員69名,構建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矛盾糾紛排查網絡;建立重點排查機制,嚴格落實對重點部位、重點單位、重點人員的安全檢查和監控防護措施,對不穩定因素做到早發現、早處置、早穩控;建立矛盾糾紛排查回訪機制,采取以入戶走訪、轄區走訪、村(居)委會走訪,收集建議和意見,避免矛盾糾紛發生。 織強“調處網”多元聯動破難點 各派出所根據轄區實際,深化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調處機制,因地制宜打造出了“掰不開鑷子說事點”“田間警務”“警民板凳會”等“聯動網”;對于鄰里口角、家庭瑣事等簡單矛盾糾紛,由村(社區)調解委員會、網格員及時介入調解,通過耐心溝通、情理疏導,將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針對涉及面廣、情況復雜的重大矛盾糾紛,聯合司法、信訪等部門成立調解小組,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等手段,進行聯合調處。今年以來,通過搜集社情民意500余條,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170余件,調解成功率達100%,為基層社會穩定奠定了堅實基礎。 加密“防控網”法治賦能疏堵點 秉持“預防為先,源頭治理”理念,將法治宣傳作為矛盾糾紛防控的重要抓手。依托春耕、重大工程項目開工、節假日旅游等關鍵節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普法宣傳活動。根據典型案例,線上利用“臨江警事兒”微信公眾號推送自編、自導、自演短視頻《平安錦囊》《AI反詐動畫》等內容解讀法律法規及安全防護知識;線下打造“納涼夜話”“工地夜談”等特色普法形式,聯合多部門深入社區、廣場,以嘮家常方式講解婚姻家庭、土地流轉、勞動保障等與群眾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今年以來,累計開展普法宣傳活動27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萬余份,解答群眾法律咨詢3000余人次,有效提升群眾法治意識,從源頭減少矛盾糾紛產生。 接下來,臨江公安將繼續加強與政府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持續深化“兩隊一室”警務機制改革,因地制宜探索共治共享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不斷提升邊境轄區管理治理能力,為建設和諧穩定的“平安臨江”保駕護航。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