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鴨綠江畔還裹挾著料峭春寒,佇立在祖國邊境一線的白山邊境管理支隊十三道溝邊境派出所內卻涌動著一股熾熱的情懷。4月8日清晨,65歲的老所長張玉生踏著薄霜重返故地,為新一代移民管理警察講授專題黨課。這場跨越四十年的精神對話,讓戍邊人的初心在白山綠水間迸發(fā)出新的光芒。 黨課現(xiàn)場,張玉生回憶起1985年他初任所長時的情景。“當年所里只有兩間漏風的平房,冬天執(zhí)勤回來,棉褲凍得能立在地上。”老所長的話讓在場民警屏息凝神。從“白天步行巡邊走訪、夜里點蠟繪圖記錄”的艱苦歲月,到“群眾炕頭就是調解室”的警民情深,這位老戍邊人,用樸實的語言詮釋著職業(yè)觀、政績觀:“咱們守的不僅是邊境線,更是老百姓心里的安全線。” 當張玉生走進現(xiàn)代化備勤宿舍樓時,手指輕輕撫過地暖溫控面板,在明亮的多功能健身房駐足良久。現(xiàn)任所長董博指著營房新舊對比圖介紹:“這些年來,支隊深入開展暖警惠警工作,翻新營房、新建備勤宿舍樓,讓我們基層民警在祖國邊境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從兩間土坯房到兩棟綜合樓,從煤油燈到智慧警務系統(tǒng),暖警惠警工程的跨越式發(fā)展,讓老所長眼中泛起淚光:“當年我們走訪巡邏靠步行靠自行車,現(xiàn)在有警車、警用電動車,視頻監(jiān)控覆蓋全轄區(qū),條件變好了,但戍邊人的精神火種永遠不能熄滅。” 翻開張玉生的履歷,在1985年到1991年擔任十三道溝邊境派出所所長期間,榮立三次個人三等功、獲評公安部“全國優(yōu)秀科所隊長”榮譽稱號,事業(yè)上的成功離不開家庭的支持。面對年輕民警“如何平衡家庭與事業(yè)”的提問,老所長堅定的眼神中浸滿溫柔:“工作的特殊性讓我們很難照顧好家庭,但我的妻子總是理解我支持我,讓我能夠安心奮斗在邊境一線。” 臨別之間,張玉生與全體民警在派出所門前合影留念,并給青年民警囑托。“從腳步到云端,從紙筆到電子屏,變的是一代代戍邊裝備,不變的是這里。”順著老所長的手指望去,鴨綠江在群山中蜿蜒如練,五星紅旗在新改建營房前獵獵作響。此刻,新時代移民管理警察的誓言與歷史的回響交織,在這片熱血浸潤的土地上,續(xù)寫著永不褪色的忠誠篇章。 初審:郭小宇 復審:韓鐵英 終審:曹夢南 |